2001年, 第14卷, 第z1期 刊出日期:2001-11-20
  

  • 全选
    |
    论文
  • 黄卫东, 孙立军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检验SBS改性沥青软化点与动稳定度的关系,首先列举了SBS改性沥青各种复杂的流变现象,然后用车辙试验来检验沥青在流变性能上复杂变化时是否动稳定度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并将动稳定度与相应的软化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软化点的适用范围及与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关系.
  • 黄彭, 吕伟民, 张福清, 魏晓静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验证了磨细橡胶粉改性沥青的主要特性和路用价值,并通过生产工艺的改善,促进了这种改性沥青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 郭忠印, 丛林, 潘正中, 庄少勤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8-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市罗山路工程为依托,在施工阶段逐层进行了测定,包括回弹弯沉、承载板测定路面当量回弹模量、各结构层底面应变状态等.通过测定数据的分析,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贡献情况,对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性能,进行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吴少鹏, 沈卫国, 周明凯, 赵青林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13-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制一种主要以磷石膏粉煤灰和石灰组成的固结材料,并对其配比进行优化研究,其最佳配比为:粉煤灰比磷石膏=1:1,石灰类稳定剂掺量约为6%~8%;固结材料压实度为93%~96%,可作路面基层材料,当压实度在93%左右时,可作路基的填筑材料,也可用其稳定碎石作路面基层材料;用SEM对其微观
  • 凌建明, 袁捷, 严永斌, 汪维恒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16-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桥头引道路面管理的特点和决策要素的基础上,通过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软件编制等工作,开发了"高等级道路桥头引道沉降处理决策辅助系统(ASTDAS)".该系统由数据管理、现状评价、沉降预测和处理对策等四个子系统组成,可辅助管理人员对桥头引道沉降进行分析、评价、预
  • 谢华昌, 吴海平, 凌建明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19-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试验和试验路测试,建立了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和石灰稳定土2种处治土路基回弹模量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张力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土张力的现场测试,并利用上述2个关系可以预估路基回弹模量.研究表明,随土张力减小、饱和度增大,处治土路基回弹模量显著减小.
  • 叶奋, 黄彭, 张中跃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2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路面结构受水浸泡的时间长短和路面结构的排水性能,以及受水浸泡后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下降的变化规律和层间接触条件变化分析,提出了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许志鸿, 刘红, 王宇辉, 马卫民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27-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道路工程实际出发,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上海某重大工程所用级配为基准外,还采用10种对比级配进行了大量试验,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级配中细集料用量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包括空隙率、稳定度、抗拉强度、永久变形)的关系.
  • 李立寒, 李新军, 钟陟鑫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3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体积设计的角度,分析沥青混合料的旋转压实(SGC)曲线,研究在压实过程中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变化特征.借助能量指数概念,评价沥青混合料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压实和致密趋势.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材料组成(级配、沥青用量)及压实应力对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和压实特性的影响.结
  • 罗芳艳, 孙立军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35-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方程为基础,以路面结构的最小造价或路面设计年限内的最小总费用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基于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考虑路面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能够考虑路面结构各层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基于力学的或基于经验的设计方法有较大
  • 薛明, 马忠英, 叶奋, 薛萍, 倪卫华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39-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青海省自然地理特征与旅游道路的分布特点,介绍了青海互助-北山旅游道路设计中对道路桥梁最观与环境问题的设计思想、具体设计,并对青藏高原地区旅游道路的设计方法、技术标准等提出了建议.
  • 韩向东, 何仁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44-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并行工程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移植到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工程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基于并行工程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计划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 杜豫川, 孙立军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48-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速公路这一特定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仓库等IT技术为手段,探讨了满足高速公路全寿命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结构体系和建立方法.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开发了"广韶高速公路施工、运营管理系统".
  • 马京涛, 孙立军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54-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4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使路面管理系统(PMS)成为管理部门进行养护规划以及道路养护投资的重要分析工具.目前,在GIS软件平台上实现PMS的功能已经成为当前PMS乃至设施管理研究与实践的重点,而各类PMS的基础仍然是数据的管理,即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等.就基
  • 彭国雄, 张扬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59-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交通控制的基本概念入手,给出叠加相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十字交叉口几种典型信号配时方案应用叠加相位的可行性,并结合典型方案给出了一个算例.在算例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典型四相位十字交叉口两类叠加相位的应用条件.
  • 李修刚, 杨晓光, 王炜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63-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进行城市开阔道路的现场实验,在道路断面监测CO、NO、NO2、O3的浓度,同时进行交通参数、现场地形、气象参数的观测.随采样点与道路距离增大,cO、NOx、NO的浓度及NO与NOx浓度比例均减小.用线源扩散模型CALINE4模拟开阔道路两侧的CO和NOx监测浓度,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城市交通
  • 晏克非, 苏永云, 张国强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68-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具有共性的局部路网与重要节点常发性拥挤拥堵的问题,建立了辅助局部交通网络优化设计的局域网交通供需分析方法,以局域O-D矩阵度量发生于局域网的出行需求,推导出了基于K最短路的局域O-D矩阵估算模型,并开发了将交通分析与服务水平估算集为一体的网络级服务水平仿真分析模
  • 周光伟, 杨晓光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73-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微观交通仿真在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以及智能交通系统评价和测试中的重要地位,给出了用于交通控制方案测试的微观交通仿真的基本模型结构:包括五个基本的组成模块,即交通网络描述模块、交通需求模块、车辆行驶模块、交通控制和管理方案生成模块和仿真输出模块,并对各个模块
  • 王维凤, 林航飞, 陈小鸿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77-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崇明越江通道为例,对高速公路流量预测中须着重考虑的两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诱增交通量的特性、诱增经济在交通量预测中的作用,在澄清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模糊概念后推荐了一套实用的预测方法;根据性质及预测方法的不同,从传统的诱增交通量中分离出释放交通量的概
  • 付建广, 周伟, 王元庆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8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现状和服务区设置的规模标准进行了探讨,并在布局原则下用经验比选法确定备选站址,以获得最大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了服务区分布的数学模型,可用于服务区布局方案的确定和优化.
  • 王晓春, 黄承明, 朱健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85-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采用DSRC通信协议的ETC收费方式中,车道设备的不同配置会影响ETC的整体通信性能和通信可靠性.采用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估算,分析各种参数对ETC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参数选择和ETC车道设施的配置,提出了一种ETC车道设施配置优化设计的方法.
  • 陈小鸿, 肖海峰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88-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影响交织区交通特性的因素主要为交织区的交织长度、交织构型、交通流特征以及设计车速,利用微观仿真工具VISSIM对交织区的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 邹智军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92-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TJTS仿真系统在路网动态交通状态描述方面的应用,其中包括路网的编码方式、车辆出行需求的描述方式、仿真的动画输出情况以及描述路网动态交通状态的各种指标数据的输出.最后以一个具体的示例介绍了TJTS仿真系统在公交专用道设计方面的应用.
  • 张兰芳, 方守恩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97-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的系统分析,详细论述了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采集技术,对包括道路环境数据、交通事故数据等不同内容的基本数据进行了合理的组织,并且为文本、数字、时间、图形、图像等各种类型的数据提供了有效的存贮方式,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实现方
  • 杨晓光, 林瑜, 杭明升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101-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公共汽车交通优先控制理论的背景,研究了信号控制交叉口公共汽车优先信号的确定方法,提出了系统最优的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算例演示了提出的定周期条件下公共汽车优先信号的确定过程.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推行公交优先,改善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方守恩, 郭忠印, 陈雨人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105-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道路安全的相关因素,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道路安全战略,介绍了道路安全战略和道路安全工程的内容与框架,并指出:实施道路安全工程对改善中国的道路安全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潘晓东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109-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驾驶员的脉搏数和血压的变动规律,研究道路线形构造对其形成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负担程度.以单曲线部行车视距为研究对象,用实验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驾驶员心理生理上负担程度的评价指标,评价现有公路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并提出改进方案.
  • 张国强, 晏克非, 刘有军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112-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充分利用各种交通系统的有限信息、符合实际路网特征的基于平衡分配法的区域O-D矩阵反推技术,突破了传统的以阻抗不变的多路径概率分配法为基础的区域O-D矩阵反推技术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何仁, 商高高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116-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出发,提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合理匹配的评价指标,即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组合后功率损失率和发动机有效效率损失率.在两个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液力变矩器特性参数的优化方法,优化实例表明该优化方法正确、可行.
  • 薛念文, 刘星荣, 陈龙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120-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车身结构件在窄带随机振动环境下的室内可靠性模拟试验方法,提出了一种用定频正弦振动等效模拟窄带随机振动的试验方法,并应用于一种拖拉机驾驶室结构的可靠性疲劳试验,达到了以较少的试验投入实现复杂结构室内窄带振动环境模拟疲劳寿命试验的目的.
  • 刘苏
    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 123-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以Al2O3为基分添加和复合添加固体润滑组元石墨和氮化硼制备的三种陶瓷磨擦材料的组织组成、微观结构特征及力学性能,并在MG-200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摩擦材料均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较高的摩擦系数,其中含BN的摩擦材料比含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