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铃, 刘羲, 张红日, 文伟, 唐静, 宋建平, 熊剑平, 陈镜丞, 李侑军, 王文光
红黏土、粉煤灰与瓜尔胶改良可提升炭质泥岩粗颗粒填料力学性能,降低其渗透性。利用自制水-力耦合装置,通过设置不同初始分形维数与轴向水压,对改良后的炭质泥岩(ICM)开展水-力耦合条件下的压缩试验,探究其应力-应变与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同时,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其抗压性能;最后,通过扫描电镜从微观角度揭示改良机理,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ICM的力学特性与渗透特性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改良炭质泥岩,ICM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且分形维数与轴向水压均同土体力学性能成负相关,分形维数与轴向水压越大,土样力学性能越差,压缩性越大;ICM内部颗粒间孔隙减小,自由水渗透作用减弱,使ICM的渗透系数显著减小,渗透系数随竖向应力的增大而单调减小,且分形维数与渗透系数成正相关;改良剂团聚体的黏结与摩擦效应使土样微观结构更加致密与稳定,ICM无侧限抗压强度大幅提高,增幅达345.45%,ICM抗压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分形维数与改良剂对炭质泥岩力学与渗透性能的影响最显著,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73与0.65;路基填筑应严格控制分形维数在1.78~2.60之间,以保证填料级配的连续性,同时应进一步优化路基排水系统与防渗措施的设计,选用胶结能力与填充作用强的改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