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1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2-10-20
  

  • 全选
    |
    论文
  • 孙大权, 吕伟民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界面层理论解释了SBS改性沥青热储存性能差异的原因,并以该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反应性共混改性的方法,以提高SBS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性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热储存稳定性,长期高温储存(163°C,8d)未发生离析.
  • 葛折圣, 黄晓明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以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为目标函数,以矿料的9.5mm筛通过量和矿粉含量为决策变量,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级配曲线与Superpave相应的级配进行了比较,完全满足Superpave级配设计要求.经疲劳试验验证,用优化后的
  • 徐培华, 宋哲玉, 姚爱玲, 沙爱民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灌注式半刚性面层复合材料试验研究的成果.该项研究在大量室内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路实施和多年行车观测结果表明:灌注式工艺是获得半刚性面层复合材料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采用该种方案获得的复合材料能完全满足高等级公路重载交通路面面层的路用技术性能要求.
  • 田伟平, 李惠萍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沿河路基坡脚冲刷的防护问题,运用水力分析和试验观测的方法,对护坦的防护机理、特点以及防护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影响护坦防护效果的主要参数是护坦宽度和顶面埋置深度,提出了确定这两个参数的原则和方法,并根据试验资料提出采用护坦防护的设计计算方法.该方法概念明
  • 谭昌明, 徐日庆, 周建, 龚晓南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一维固结理论的解析解建立了便于软粘土路堤工程应用的沉降计算反演预测公式,利用前期沉降观测信息反演确定计算参数,可以进一步对后期任一时刻的沉降、沉降速率以及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陈甦, 彭建忠, 顾欢达, 沈剑林, 陈越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泥粉喷桩单桩、复合地基以及天然地基载荷试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桩身应力应变随深度呈非线性分布、桩土应力分担比随荷载而变化、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载荷板下应力分布以及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承载力等的试验结果,揭示了桩身应力应变在桩身中的传递深度是有限的.
  • 谢海红, 王颖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灰色系统的有关理论,提出了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计算最优方案和备选方案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对立交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且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
  • 高利平, 刘霖, 林敏, 冀光宏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带缓和曲线的长大曲线在实际测设中,为了避免由于曲线过长造成的测设误差,通常采用双交点或多交点分段测设的方法测设;针对带缓和曲线的大偏角长大曲线(α>90°)和小偏角长大曲线(α≤90°)的不同情况,给出了一种用双交点测设的实用、简便、快速的测设方法.
  • 易伟建, 徐丽, 郭国会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灵敏度分析方法,根据结构固有频率的变化,识别结构弹性支承参数;以8跨连续梁桥为对象,给出实测振动数据,根据前5阶固有频率,识别了包括盆式橡胶支座在内的支墩竖向刚度和用弹性模量表示的截面抗弯刚度;用实测振型检验识别结果,两者吻合良好,从而说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 华旭刚, 陈政清, 祝志文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在ANSYS中实现颤振时程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和分析方法.该模型采用MATRIX27单元来模拟桥面主梁受到的自激力,依据刚度和阻尼等效的原则,推导了该单元的刚度矩阵、阻尼矩阵与颤振导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对整个系统的运动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来确定系统的响应,通过位移时程曲线
  • 郑文忠, 安静波, 王英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提出了预压调质钢预压控制应力的取值原则,建立了基于预应力筋两阶段工作原理的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了受拉预应力筋用量Ap、预压调质钢用量At,、受拉非预应力纵筋用量As及受压非预应力纵筋用量A's的匹配关系.最后,明确了需
  • 向木生, 张世飙, 张开银, 沈典栋, 沈成武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有限元理论计算和施工过程中对主梁挠度和线形的测量,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等控制理论进行高程偏差调整和预测,综合确定主梁施工预拱度.借助预埋钢弦传感元件,测试主梁混凝土应变,分析测试应变中温度等诸多影响因素,确定实际结构的真实应力,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施工
  • 洪锦祥, 彭大文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4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提出桩基础的无伸缩装置整体式桥台桥梁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该类桥梁的受力性能,探讨主梁的温度变形、桩长、桩径对受力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与相应有伸缩装置桥梁受力性能的差异,为无伸缩装置桥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施晓春, 龚晓南, 徐日庆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桶形基础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三维有限元程序功能的可靠性.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同土体特性对桶体变位、桶体外侧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
  • 胡崇武, 范立础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跨度分步施工石拱桥,由于受到结构组成时序的影响,结构各部位的应力与变位随时都在发生变化;通过对世界最大跨径石拱桥--丹河大桥的施工仿真研究,找到了分步施工石拱桥施工仿真控制及分析方法,发现了拱脚高应力区.
  • 许汉铮, 黄平明, 王宏博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连续弯梁(刚构)桥的支承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各种支承形式都拟化成两个弹性抗转动支承和一个竖向弹性支承,并通过8自由度曲杆单元模式,形成连续弯梁(刚构)桥的统一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一个算例,并用SAP通用程序进行了验证.
  • 丁春林, 周书明, 周顺华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连路越江隧道工程特点,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预测盾构施工对隧道围岩内力和地层变形的影响;以便施工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 李灵犀, 高海军, 陈龙, 刘瑞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先对两相邻路口建立了几何模型,然后设计了两相邻路口的分层递阶结构,并对该结构进行简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相邻路口分层递阶的模糊控制方式,最后用仿真软件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 王晓原, 隽志才, 贾洪飞, 朴基男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6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ITS的开发,建立了分析交通流突变的变点统计方法.依据交通流理论,结合均值变点模型,对突变存在与否的检验、变点个数的判定以及变点搜索的最小二乘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利用英国南安普敦市的实际数据对上述算法进行了标定,并给出模型应用的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甘龙, 高隽, 梁栋, 陈迎春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内外学者已对车牌区域的定位问题进行了众多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对车牌矩形区域内的字符识别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汽车车牌字符的统一性和有限性,在对车牌矩形区域进行切分的基础上运用盒子维方法提取每一字符图像的分数维特征,根据不同字符具有不同分形维数的原
  • 曾松, 杨晓光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信息质量对驾驶员信息接受模式的影响和研究不同质量信息的接受情况对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TIS)开发中制定信息发布策略的意义,并选择行程时间预测信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分析方法对驾驶员的信息接受率与信息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简单易用的线性分段模型来描述
  • 贺国光, 马寿峰, 冯蔚东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分形的概念,讨论了研究交通流分形问题的必要性和如何计算分形维数,给出两组实际的交通流时间序列的分形计算结果,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王元庆, 崔世华, 郝素斌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农村公路的特点,在对现有布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节点重要度法与交通区位线法融为一个系统的适用于农村公路网络规划的操作方法.着重对农村公路建设重点--"三路"的区位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在该系统上的布局动态流程.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 邵长桥, 荣建, 任福田, 杨振海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9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停车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实测数据验证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停车延误和控制延误之间的换算关系.
  • 杨忠振, 陆化普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G1S的空间分析功能开发了一种动态连接道路网与出行小区的方法,通过该连接改善了交通量的分配精度;指出位于出行小区的一定范围内的道路结点都可能是该小区与道路网的连接点;为了计算每个结点被利用的概率,探讨了以这些结点为基础对出行小区进行空间的物理分割和属性的数学
  • 童岱, 黄海波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城市CNG加气站选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出在加气站选址时应对这一影响进行评价,并给出了评价计算方法.
  • 孙冬野, 秦大同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了以铅酸电池为动力源、直流斩波器为调速装置的直流电动汽车动态特性的仿真方程,分析了蓄电池荷电状态、无级变速传动速比等参数在整车加速行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奠定了理论基础.
  • 葛如海, 王晓, 程勇, 赵航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进某轻型客车的碰撞性能,在保险杠与车架之间装用波纹管吸能元件;对碰撞吸能的波纹管元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波纹管各设计参数对碰撞吸能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从中找出了最佳设计方案.
  • 陈小济, 魏建勤, 李强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109-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中国天然气组分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天然气组分变化时,燃料的低热值、理论空燃比和燃烧势等燃烧参数的变化;采用双区模型,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的条件下计算了组分变化对燃烧压力、燃烧温度和CO2、CO、NO排放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天然气中的乙烷、丙烷、丁烷、N2和H2含量的变化对
  • 冯晋祥, 臧发业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基于压力反馈控制的液压夯拔装置的结构与原理,对其夯入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冲击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对性能参数随工作参数的变化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出了通过立柱阻力适时调节冲击系统的压力,可实现冲击能和冲击频率的独立无级调节.
  • 赵文清
    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4):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减弱和消除湿式多盘制动器的制动噪声,针对湿式多盘制动器的工作特性,建立了湿式多盘制动器制动时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模态分析方法推导出影响制动噪声产生的理论公式,研究了湿式多盘制动器制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分析了湿式多盘制动器产生制动噪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治湿式多